首先要达到的是第一步。具体来说,在2020年,在科研投入经费上中国应该与美国总量上相当;其次,2020年的论文总数应该和美国相当。
2020年投入追上美国
上世纪80年代初,为推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,变革科研经费拨款方式,中国科学院89位院士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。1986年,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(下称“自然科学基金委”),至今成立已经30周年。
高文介绍,基金委刚成立的时候,国家的投入是8000万元人民币,现在是248亿,30年就升了300倍。
不过,相对美国来说,在投入总量上,中国还有一定差距。今年美国科学基金会的投入是77亿美元,纯粹用于研究方面大概是60亿美元,中国投入的248亿元人民币,相当于40亿美元。也就是说,目前美国在科学研究上的投入大概是中国的1.5倍。
高文提出,2020年,我国的基础研究要做到总量并行,也就是说在研究成果和科研经费投入这两个方面,都能达到总量和国际最发达的国家是并行的。
高文称,按照每年大概10%左右的增幅,相关投入到2020年也会在60亿美元上下,投入总量与美国并行。
其次,据他介绍,现在中国科学家的论文产出大概占全世界18%左右,美国科学家的论文产出大概占24%左右。“我们现在每年都在逐步上升。大概到2020年,论文总数应该和美国科学家相当。”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基金委“十三五”提出了资助谱系多样、研究资源宏大目标,资助谱系包括四个,即探索类项目、人才类项目、工具类项目和融合类项目。据介绍,每个谱系都有一些重点项目,比如探索类里“十三五”每年布局600个左右的重点项目,每个项目有300万资金的强度去支持。五年下来,大概有3000-3500项重点项目。
此外,在学科均衡布局基础上,规划遴选了118个学科优先发展领域和16个综合交叉领域,鼓励科学家结合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探索创新。
资金如何管好、用好?
除了关注研究投入总量和方向,发布会上的重点问题还有资金怎么管好、用好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、新闻发言人韩宇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。
他具体提到了三个方面:首先要完善制度体系;其次,在钱的具体使用上,要规范财务管理,在内部管理方面每一笔账目都痕迹清晰,资金流向明确;最后是要加强资金监督。
高文表示,基金会现在有2%抽查的做法,每年都会抽查2-3个省,2%项目的执行情况有审计部门跟进,抽查完了以后,如果出现问题,惩罚的是依托单位,即大学和研究所。
不过,针对资金的问题,既需要严格检查,也需要简化程序。今年5月底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,有科研人员反映,每年有1/3的时间都在填各类表格,有时候还填不对、要打回来重填,许多时间都浪费到这上面了。要精简程序,把科研人员从表格中解放出来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武汉、北京地区高校学者时也发现,科研经费使用灵活性较差,报销困难成为吐槽的众矢之的。
武汉某211高校副教授张杰(化名)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他有一个20万的课题经费,半年前,钱就下到学校了,但至今未完成报销,原因是花钱项目凑不齐发票,或者发票不合格,他“除了做研究,还要当财务”。
此外,如何保证科研经费真的用到刀刃上,给科研人员以满意的发展前景,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。
李克强此前提出:“研究人员告诉我,基础数学的科研经费中,‘人头费’的比例还不到30%,其他只能用来购买设备。基础数学要买什么设备啊?”
他进一步表示:“提高人员费用比例,就是承认人才和智力劳动的价值。”
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,这一问题也被很多科研人员关注。
“我们研究所400多人,这两年走了30多人。”国内某知名研究所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。6月14日,他刚办完辞职手续,辞职的原因无非是“钱给少了,心受委屈了”。
另一家单位研究大气科学领域的博士张波(化名)最近也在物色企业的工作机会。收入和发展问题,是这些跳出体制的青年研究人员,首先考虑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