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 |
随着Oculus Rift、HTC Vive等消费级虚拟现实产品的发布,全球虚拟现实消费级产品市场走向成熟。虚拟现实行业级产品和应用也不断涌现,虚拟现实已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,即将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窗口期。2014年-2016年三年间,VR/AR领域共进行了350笔风险投资,投资额达到50亿美元,极大地促进了虚拟现实产业在硬件、软件、内容、应用和服务等诸多环节上的快速发展。
虚拟现实产品的沉浸感和体验感逐步提升,虚拟现实视频内容和游戏内容日益丰富,虚拟现实在制造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行业应用中快速渗透,硬件商、消费者、开发者三方共赢的“平台+应用”闭环生态圈已经形成。虚拟现实产业当前呈现出虚拟现实终端产品百花齐放、技术和服务升级创新、关键技术不断突破、产品和行业标准走向成熟的良好发展态势。
头戴式显示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、最为典型的虚拟现实显示系统。最早发售的成熟消费级VR设备Oculus Rift就是头戴式系统。Oculus公司公布了一系列VR产品和计划,包括即将上市的动作控制器Oculus Touch、无线VR头盔原型。HTC计划2017年底发布升级版HTC Vive。2017年初,在CES2017展会上,联想、戴尔、惠普、宏碁等传统硬件厂商都进入虚拟现实领域,推出了各自的VR头盔产品。在国内,虚拟现实企业3Glasses和大朋VR生产的虚拟现实眼镜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。虚拟现实头戴式技术在商业上逐步成熟,虚拟现实硬件市场将从Oculus Rift、HTC Vive和PSVR的三足鼎立阶段进入百花齐放的竞争红海。
趋势二:VR技术标准不断走向成熟,空间定位、无线技术等将走向成熟
VR的技术不断成熟,行业标准将逐步推出,对产品的视场角、透光率、屏幕分辨率、佩戴舒适度等进行规范。与应用贴合紧密的技术,如社交领域需要的多人交互技术、制造领域的空间定位技术、无线技术的研发将取得突破。随着空间定位和多人交互技术的发展,多人交互VR游戏、社交活动平台将出现,多人VR互动可满足多用户间的协作和交流,有效的解决单人VR体验的不足,提升体验效果,用户在不同类型的虚拟环境中社交互动更加自然。各大虚拟现实头显公司都在积极的研发无线头显,随着一体机方案、近场蓝牙、Wi-Fi功能和5G技术的不断成熟,PC端相连的线缆将被逐步取消,无线VR设备将成为主流。国内的行业组织也积极参与制定VR行业标准,组织产业研合作,VR共性技术研发有望得到突破。
趋势三:AR产业化将取得重大突破,AR明星级应用有望登上舞台
在AR的大规模投资刺激下,各大企业纷纷在AR方面开展布局,标杆级AR产品将推出。2016年VR/AR领域的投资中,关于增强现实AR的布局成为重头,如AR公司MagicLeap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7亿美元融资,AR智能眼镜制造商ODG获5800万美元A轮融资。在CES2017展会上,Osterhout Design Group(ODG)、联想、Lumus等企业都推出了AR眼镜。明星级AR产品有望在2017年推出,给市场提供新的增长动力。伴随着AR消费级产品的出现,基于AR的行业应用将得以普及。增强现实消费级产品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AR技术在2017年实现商业化,增强现实眼镜的出货量将迅速增长,AR明星级应用有望登上舞台。
趋势四:“VR+”虚拟现实应用普及,将在教育实训领域优先爆发
虚拟现实在不同行业领域应用会普及,比如VR娱乐方面,第一部院线长片VR电影上映;VR游戏方面,20%的游戏爱好者将使用VR设备。虚拟现实和健康医疗、养老关怀、文化教育等领域进一步融合,将创新社会服务方式,有效缓解医疗、养老、教育等社会公共资源不均衡问题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。“VR+教育实训”将优先爆发,例如在煤矿、安防等高风险领域,利用VR技术构建培训和控制系统,可以降低操作误差和生产风险,保护高危环境下的工作人员;在医疗领域,通过虚拟手术仿真培训系统,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模拟手术培训,节省培训时间;虚拟课堂、虚拟教学等教育实训虚拟模式的出现将提升教学效果,节约培训成本,缩短实操时间。
趋势五:体验式服务购买和交易将成为虚拟现实重要创收模式
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,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,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。2016年,虚拟现实体验馆的构建成为虚拟现实产业渠道拓展的重要先导,国内的VR线下体验馆的数量增长迅速,全国总计有超过2000家VR线下体验馆。当前虚拟现实的内容比较短缺,现阶段硬件设备是虚拟现实主要收入来源。随着虚拟现实内容的丰富和虚拟社区交互体验感的不断增强,主要依托购买硬件设备的应收模式将得以转变,用户不仅可以直接付费购买、订阅喜欢的虚拟体验和虚拟内容,还能够通过虚拟化的体验进行传统商贸活动,并可参与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和设计开发。体验式服务购买和交易将成为虚拟现实未来收益的主要来源。
(作者赵燕,供职于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)